第67章 建置1
加入书架 A- A+

  籌議奉省全局變通吏治疏光緒元年

  盛京將軍崇實

  竊臣自署任以來。屢奉諭旨。諄諄以奉省積獘太深。急宜變通以期整頓。復於七月初四日。接到軍機大臣字寄。奉上諭。該省事權不一從前將軍府尹往往各存意見以致政令歧出遇事牴牾該處公事究竟因何不能彼此聯絡勢成掣肘著崇實將實在情形並酌定章程妥議具奏等因。欽此。臣膺茲艱鉅。兢惕難名。誠\恐稍有疏虞。無補萬一。故於初到奉省時。雖查辦事件。頭緒紛煩。而地方情形。業經隨時入告。不敢略避嫌怨。致涉欺蒙。凡所敷陳。久邀聖鑒。現又督飭司員。會同本城滿漢首領各官。互相討論。復於其間博採眾議。不厭精詳。在深明大義者。急願更張。而瞻顧私情者。未免疑阻。臣統籌全局。體驗再三。與其築室道謀\。不如臨幾立斷。實事求是。漸有端倪。竊以興利不難。難於除獘。獘之習於下者易除。而獘之倡於上者難除。故整飭官常。必由大吏而始。伏查奉省將軍之設。迄於地方各員。國初至今。屢有增易。在朝廷因時制宜。原無歷久不變之法。惟是陪都重地。根本所關。若使建置規模。下同各省。殊不足以重維繫而示尊崇。目下習染所趨。未便再拘成格輾轉思維。惟有仍存五部之名以隆體制。兼仿督撫之例以一事權。救獘補偏。大綱已立。然後籌經費以資辦公。則賄賂之風可息。專責任以防推諉。則盜賊\之源可清。謹將現議章程。條分縷晰。敬為皇太后皇上詳陳之。一將軍事權宜變通也。奉天積獘。由於旗民不和。而推其本原。實緣大吏之先存意見。將軍於地方各官。向不兼轄。遇有會辦公件。呼應往往不靈。溯其建置之初。原與五部隱相兼攝。故至今公牘。多半會銜。厥後將軍威望漸輕。而五部權力遂重。其中兼尹歸於戶部。與將軍更易抗衡。旗民兩途。各不相下。雖有會稿。等於虛文。近年輿論。且謂奉省大員。既非京而非外。將軍名位。

  雖有權而無權。因此風氣所開。僚屬亦各立門戶。有為者轉多顧忌。無能者不免瞻徇。而公事遂不堪設想矣。夫將軍鎮守地方。何如鄭重。即朝廷飭議所在。無不首專責成。今則畛域各分。何以統飭全局。且既督辦軍務。於兵刑糧餉。皆當並籌。而將軍向仿京員。印信亦存公署。每辦一事。經手多人。往復監鈐。斷難機密。臣近發緊要文移。因奉使出京。帶有刑部預印空白。得以親加封遞。方免窺探之私。若拘定章。必多誤事。擬請旨將盛京將軍一缺。改為管理兵刑兩部。兼管奉天府府尹事務。即仿各省總督體制。加兵部尚書銜。另頒總督奉天旗民地方軍務關防一顆。並加兼理糧餉字樣。以便管帶金銀庫印鑰。且可稽核戶部出入。其餘公事。悉仍其舊。如此。則旗民文武。全歸統轄。機密重件。亦易防閑。即糧餉兵刑。悉有總理之責。而三陵內務府。原係本職所司。惟永陵離省較遠。今既添設副都統。則責有攸歸。其餘各部事務。皆令與將軍和衷商辦。此維持通省之苦衷。實挈領提綱之先務也。

  一府尹事權宜變通也。察吏安民。府尹最重。本與兼尹相助為理。惟兼尹向屬戶部。而旗民交涉之獄。又須由刑部會辦定案。近年民多於旗。轇轕最甚。府尹雖設有讞局。審斷每不得自專。往往一事。而上制於戶部之兼尹。旁牽於刑部之會訊。稽留往復。清理良難。各州縣申詳此等案情。亦遂紛而無主。甚至包苴爭納。徑竇互開。多一兼管衙門。即多一需索地步。此獘之在上者也。健訟成風。意存拖累。原告控於府尹被告又控刑部。而部中司員。復不遵定章。任意收呈。隨處提案。問官亦有偏袒。胥吏因而作奸。審結無期。互傳不到。其中命盜重案。竟使待質囹圄。多至一二十年。微論瘐死紛紛。無從呼訴。而挾仇勒賄。被害尤深。至於會驗尸傷。每以索費久稽。動輒數月。此獘之在民者也。擬請旨將奉天府府尹一缺。加二品銜。以右副都御史行巡撫事。旗民各務。悉歸專理。便與將軍相承一氣。不致兩歧。以此安民。先免株累。以此察吏。方有稟承。通省紀綱斯為樞紐。一五部事權宜變通也。奉天及吉黑兩省餉需。匯於戶部。其任匪輕。不宜再兼府尹。反增枝節。而三陵典禮。大內工程。禮工兩部。各有專司。皆於民間無涉。至將軍雖管理兵刑。而該部堂官。責無旁貸。五部侍郎。應仍其舊。無須移動。俾免紛更。夫刑部之獘。前已略陳。相應請旨申明定例。亦如京中刑部體制。嗣後惟旗民交涉。罪在犯徒以上者。方准該部按律定擬。其餘一概不得干預。該司官等如再有違例收呈提案。及相驗逾限等事。徑由將軍指名嚴參。以杜侵官而紓民困。至兵部僅管驛丁。事原簡易。惟文書任意私拆。漏洩太多。一言未上。而通國皆知。一令未頒。而浮議先起。甚且機密釘封。

......

购买会员看全站小说,或者下载APP免费观看所有作品 点击立即下载,搜索"皇朝经世文续编1",免费读到尾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续编1",免费读到尾